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四十三章 缘起
    元年三十,春,东陵国王后诞下长公主,因着早产原因,从小便体弱多病,故赐名长安。意为长久安康,岁岁平安。

    但长安公主年年必会犯病,于是,王后安排了几名太医时时在府中候着,用着各味珍稀草药,名贵补品吊着命。

    如此,长安公主才挨到了六岁。

    某日,不知从何处来了位云游僧人前来觐见。那僧人说话很是高深,说得王后大王深信不疑。

    于是东陵王虚心请教僧人,“长公主这样该如何是好?”

    僧人只是笑笑,便淡淡地说着:“请送长公主去九溪山罢。哪儿有一道观,修身养性,延年益寿很是不错。”

    “可……”东陵王犹豫着,正想要详细问问时,却发现那僧人竟已消失不见,“莫非是仙人!”

    “王上,送长安去九溪山罢!”王后见这,只觉着是仙人下凡,为长安指的一条明路。

    东陵王摇了摇头,他还是摇摆不定。

    九溪山是位于东陵国和西梓国之间的一座灵山。

    他也早有听闻,九溪山上的明月观里的人更是有仙人之姿。因此常年有人前去寻找,想入道观。可,能寻到的人渺渺无几……

    而且如今,东陵和西梓两国关系紧张,有欲起兵戈之势。

    “王上,王上,长公主殿下忽然病重,怕是……不行了。”长安身边的贴身丫鬟若梨忽然哭哭啼啼地跑了进来。

    “王上!”

    王后知晓后,急得拽紧了手中的帕子,跪倒在地,眼角带泪地仰头祈求道:“王上您就准了罢,求您了!我就这么一个女儿。”

    东陵王也不好再推辞什么,下了个密令让人护送长公主去了九溪山。

    可喜,后回来禀告的探子道,长公主已平安入了道观。又说那观主叫公主为朱砂……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十年后…………

    “唉,背啊,背啊,总是背这背那儿的!若梨你瞅瞅,我这头发是不是少了许多!”穿着梅花襦裙的娇俏女子躺在树上,正漫不经心地和底下的若梨聊着。

    “我的公主殿下啊,您能不能下来了,我都在这儿站了半个时辰了,”若梨仰着张小脸,时不时地拿着手绢擦着额间的汗,“您这样,要是到时回去了,我可怎么向王上王后交待呀。”

    若梨背过身去,唉声叹气的,满脸都写着个‘愁’字。

    公主殿下虽说现在不是个病秧子了,但是公主活得像个公子哥似的,翻墙爬树,学啥像啥。

    哦,不,公子哥都比她有礼仪多了。

    “哎呀,我的若梨姐姐啊,你怕什么,出什么了我都替你担着。”朱砂跳了下来,拍了一下若梨的肩膀,学着她的腔调讲话。

    若梨非倒没有被她的公主殿下安慰到,反而是吓得够惨,欲哭无泪,“公主啊,我都给你在树下备好了一个小凳子了,你怎么还是这样就跳了下来,你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要是摔着了,可什么办?”朱砂挑眉补充道,“我就知道你要这么说。”

    “朱砂师妹!你又跑到这儿偷懒了!”诀尘叹了口气,投给了长安一个无奈的眼神。

    是了,朱砂这名儿是明月观的观主为长安取的,说是在这里便没有什么长安公主,况且,公主的名号是不可随意称呼的。于是,便给她取了这名儿。

    “师兄哇,”朱砂看到诀尘后,眼前一亮,疾步奔向了他,给了一个熊抱,“你又来寻我啦。”

    “你也知道呐,我今日可是寻了你不下三次了。”诀尘满眼带笑的望着朱砂,抚着她的发髻。

    诀尘是东陵国大将军之子,那日护送朱砂时,便一块跟着来了。他比朱砂大了四岁,与若梨同岁,王后为了自己的女儿能更好地在这道观生活,算是托诀尘好好照顾朱砂罢。

    “那,那什么……”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