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7章 商贾无情只好利
    方晨眼中实在不敢相信,钱有为会说出这番话。

    在他的世界里,一名成功商人,才是所有人追逐的目标。

    古代与后世的文化碰撞,又岂能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?

    “大人怕是在说笑,在小子看来,低商无异于自断臂膀,弃重利而不用!”

    钱有为难免有些好奇,方晨年岁不大,怎么会如此丰厚的学识。

    “如此,你倒也说说,为何低商便是断臂?”

    方晨清了清喉咙,打算给面前这位“土老帽”好好上一课。

    “自古以来,皆有重农抑商之策,究其原因,商人逐利,不好劳作,长此以往,不利于帝皇统治而已!对此,知县大人有何高见?”

    “继续。”钱有为神情淡然,似乎方晨口中的商贾,与他无关。

    “大国小民,我炎黄血脉因黄河而生,育长江而行。地处中原,农事便利,自给自足,无需如同游牧人一般,患衣食之忧。帝皇登位,惟愿千年不变,好叫皇家天族千年不朽,又岂会在意商贾?”

    钱有为脸色有些难看,却也没出声打断方晨,眼神示意对方继续。

    “前有秦国吕不韦奇货可居,后者自可引以为戒,却不知商本并不差于农本。大人可知,吕不韦之前,何人为商?”

    “讲!”

    “智者范蠡,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之功臣,弃政从商,累十九年三致金,财聚巨万,可当得起第一商贾?”

    “自可!”

    “孔子门徒子贡,儒学奠基者,说齐、存鲁、霸越、亡吴,非他倾力而为,儒学何以流传至今?可当得起第二商贾?”

    “善!”提起圣人子弟,钱有为也不敢妄下决断。

    “三则白圭,李悝向他求学,《史记》称其为天下言治生祖,此人如何?”

    “当得起先贤二字!”

    方晨就此打住,按照十大商贾排名,第四名就是吕不韦,他刚说了吕不韦的坏话,不好再提及吕不韦名讳。

    钱有为听得兴起,忙问道:“为何不见第四人?”

    方晨叹了口气,“四为吕不韦,而吕不韦之后,再无第五人!”

    “为何?”

    “重农抑商!”

    是啊,真正的原因,就在于重农抑商。

    抑来抑去,也没见国家农事兴盛,反倒是当初一个个鄙夷商贾的世家门第,暗中发展商事,谋定千年基业。

    钱有为心中不喜,他感觉方晨在卖关子,因为他觉得应该还有第四、第五、甚至第六人。

    可惜方晨的眼界实在太高,前者三人,皆为先贤,后千年无人可比拟。

    “大宋有住税、过税,二十取一;、又添经制钱、总制钱、月桩钱、版帐钱等诸多杂税。重农抑商,白白浪费了大好基业!”

    “胡言,我朝立国之税,也是你一小儿可以妄谈的?”

    正说得兴起,方晨哪还会让钱有为将自己打断,给对方丢去一个白眼,打算好好给他上一课。

    “大人可知招商引资?可知引商入瓮?可知农工之本,以商为桥?可知贸易联合协会?可知一个大商,能养多少百姓?能让多少人不必靠天老爷赏饭吃?”

    一颗颗深水炸弹,毫不犹豫扔到钱有为面前。

    方晨心中冷笑:凭着一千多年的先进理念,怎么可能搞不定你?

    钱有为站在原地,用了好长时间才将方晨所言尽数消化,只不过最后这一段,在他耳中好似天书,根本无法理解透彻,甚至还有几分好奇。

    “何为招商引资?何为引商入瓮?为何农工之本,以商为桥”

    他的问题实在太多了,多到方晨就算站在原地给他讲上三天三夜,也未必可以完全讲完。

    “大人,已是响午,该吃饭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吃!你若不讲个清楚,本县拿你下狱!”

    好奇心被完全勾动,钱有为哪还有心情去吃东西?

    恨不得将方晨脑中那些“新颖”的学识,全部蚕食干净。

    方晨根本不在意钱有为的想法,反而笑问道:“大人,可还低商乎?”

    钱有为沉默,方晨之所以长篇大论,也不过是想反驳他先前之言而已。

    不得不承认,这些话实在太有冲击力了,似乎有一条全新的康庄大道摆在自己面前,如果自己能够完全吃透,日后定能著书立说,被后世定为先贤。

    看到方晨脸上得意之色,钱有为忍不住摇头苦笑,“你这小子,倒也算有几分见解,可惜你聪明反被聪明误,忘却了一件事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事?”

    “天下!如今的天下,是大宋的天下,倘若你口中之言为实,儒家定会视你若仇敌,除之而后快,单凭你一人之身,何以对抗天下万万书生?”

    完蛋了,光顾着自己爽,完全忘记了什么叫做韬光隐晦,什么叫做大势不可违。

    宋代真正做主的,是儒家!是儒学!

    董圣一言,百家消散,不添新学,儒道养国。

    养出君子千万,小人万万,养出虚与委蛇,丧权辱国。

    渭水之盟、澶渊之盟、海上之盟(靖康之耻)

    儒家最后更是被人曲解,利己之言脱口而出,忠国之臣再难善终,帝皇权术忠奸难辨,皇天后土百姓难安。

    年少时,谁不曾挥斥方遒,身化演义,复兴百家,扬炎黄之血?

    年少时,谁不曾入夜不眠,指点江山,激昂文语,叹华夏不易?

    时过境迁,回头望去,却已是人面兽心,热血难存,忠骨难寻。

    弘扬传统文化,却不知真正的传统为何物?

    孝顺成了妈宝,深情成了舔狗,爱国成了愤青,气节风骨何在?

    手机面前阴暗,他人背后狂笑。

    忠孝仁义礼智信,当真成了笑话?

    叹回首,飞将扬起匈奴帐,冠军封狼居胥山,烈侯一战定漠北,武悼挂起杀胡令,定远侯隐北邙山,圣人可汗仍存?天可汗健在?

    精忠报国莫须有,万里长城中山王。十尺高墓神人逝,武襄善战悲郁亡。

    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,鸳鸯阵前诛敌倭,虎门销烟立骸骨。

    若非一纸摘不下,何须山河埋忠骨,国报残躯如灯灭,只愿后世再无忧!

    一时之思,浮想联翩,心中感叹,先烈英勇,护我炎黄威名不朽!

    方晨意兴阑珊,再无与钱有为交谈的兴趣,神色低沉,满是寒霜。
为您推荐